您的位置:首页 > 重点推荐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而不懈奋斗

发布日期:2021-10-25 10:48来源: 绵阳日报作者:党研室管理员阅读次数:字体:[  ]

(2021年10月11日)

罗增斌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而不懈奋斗。 

一、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绵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中国科技城建设扎实推进。中国科技城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中央赋予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时代使命,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支持。规划396平方公里的科技城新区成功获批并加快建设。服务保障国防坚强有力,一批国防重大科技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圆满完成,全国、全省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绵阳分别占1/6、1/3。国省级创新平台达到193个。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稳居全国城市前列。荣获国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励132项。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平台建成运营,核医疗健康产业基地、激光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经济实力再上台阶。全市经济总量连跨两个千亿大关,2020年达到3010.08亿元,年均增长7.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3:39:48.7。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2.8%,现代农业“6+10”产业体系基本构建。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05个,京东方柔性面板、惠科液晶面板等项目建成投产,钜成半导体产业园、中电光谷绵阳科技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杉金光电偏光片、金桥焊材制造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到位国内省外资金居全省第2位。全市“四上”企业达到338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3家,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 

三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完成国省部署的改革任务,70项改革经验入选国省改革典型案例,科研人员激励计划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大幅提升,进入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优秀行列,“五专”企业服务机制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市场主体突破41万户。市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镇村两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都和重庆北碚区的一批合作事项扎实推进,与重庆江北区战略合作全面开启。成功举办5届科博会,新增国际友城15个。获批建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放通道优化升级,西成高铁、绵西高速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成绵城际动车实现公交化运营,“重构一环、贯通二环”全面实现,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由319公里增加至726公里,南郊机场跻身全国机场50强。 

四是民主法治稳步推进。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定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成效显著,颁布实施《绵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政协事业蓬勃发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增强。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保持和谐,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显著。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退役军人工作有力开展,蝉联3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平安绵阳、法治绵阳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获批首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五是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向上向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蝉联4届全国文明城市,江油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媒体融合改革成效显著,央省媒体来绵采访报道大幅增加,绵阳好声音广泛传播。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城市15分钟、乡村10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北川、江油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方特东方神画、绵阳文创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签约落地、建成运营,文化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2位。 

六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8.3万户22.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北川、平武2个国定贫困县高质量摘帽,提前一年实现全域脱贫目标。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0032元,贫困地区群众出行、用电、饮水、通信、上学、看病等方面的困难得到有效解决。衢绵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创新社会组织扶贫、“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 

七是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处置南京关联病例突发疫情。探索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省控线以下,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680元、19303元,年均增长7.9%、9.3%,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净增25.4万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1.3万人、增长91.99%。高中教育水平全省领先,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全省首批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认定的市州,学前教育“80·50”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新增三级医院2家、总数达到19家,首家儿童医院建成投用。 

八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完成率达到99.8%,涪江上游生态屏障有效巩固。空气质量大幅提升,进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国控、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和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深入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2.77个百分点、达到55.78%。单位GDP能耗降低18.4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34%,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九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以高度政治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有力推进,七届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县乡村三级换届圆满完成,各级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县级党校分类改革深入推进,“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挂牌运行。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效持续显现,“四风”问题有效遏制。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 

回顾过去五年,奋斗的历程波澜壮阔。在经济下行、洪涝灾害、疫情冲击的复杂严峻形势下,我们经受了重大考验、克服了艰难险阻、闯出了突围之路、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七届绵阳市委,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绵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中央、省驻绵单位,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绵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绵阳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根本所在,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绵阳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科技城肩负的时代使命,必须始终坚持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发展,既为一域争光、也为全局添彩;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和韧劲,在做大经济总量中提升发展质量;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必须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一体把握、全局统筹、协同推进、联动发展;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人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干好绵阳的事关键在党,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绵阳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些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同志们!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绵阳的最大市情,县域分化、整体较弱问题还比较突出;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创新驱动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仍然不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还有不少难题,城乡基层治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担当精神不足,不作为、不善为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并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同志们!五年披荆斩棘,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事在人为。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奋发有为,推动绵阳各项事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奋力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川工作、绵阳工作,专门对绵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中国科技城的巨大关怀,是对绵阳的鼓舞鞭策,是对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嘱托,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 

时代大任,责重如山。今后五年,是绵阳担当使命、服务全局的赶考期。中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特别是要求高水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探索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省委要求提升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能级、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绵阳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唯有树牢“赶考”意识、勇挑时代重担,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全力交出合格答卷,方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今后五年,是绵阳强基聚能、蓄势突破的关键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把绵阳摆在重要位置,支持绵阳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这一系列国省重大战略,为绵阳积厚成势提供了有力支撑。唯有把交汇叠加的国省战略势能转化为绵阳发展动能,方能在时代大潮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今后五年,是绵阳奋勇争先、跨越腾飞的机遇期。随着全市产业优势的日益集聚、基础设施条件的持续改善、良好政治生态的巩固发展,绵阳“内功”不断增强、“气场”不断提升,迎来了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机遇,进入了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唯有再接再厉、加力加劲,推动领跑领域扩大优势、并跑领域提速超车、跟跑领域加速赶超,方能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百舸争流中奋楫争先。 

未来五年,绵阳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省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追求“三个一流”,实施“四大战略”,实现“七个大幅提升”,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绵阳力量,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谱写绵阳新篇章。 

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是绵阳发展的总体目标、远期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今后五年奋斗的具体目标是: 

——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大幅提升。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壮大,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6%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全国城市前列,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重要基地的地位更加凸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带动力显著增强。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发展质效明显提高,构建起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实现,工业经济、县域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改革开放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外联内畅、通江达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四向通达、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态势更加巩固,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基本形成。 

——城乡品质大幅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科技元素充分展现,宜居宜业Ⅰ型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产业更加兴盛、生活更加幸福。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绵阳、平安绵阳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旺盛活力。 

——党建质量大幅提升。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向纵深推进,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凸显。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显著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加巩固。 

实现宏伟蓝图需要科学战略牵引,必须坚定实施创新引领、工业强市、县域崛起、交通先行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绵阳特色的发展之路。要坚定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着力构建全域创新、全面创新的创新发展新格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坚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既是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所在,也是提升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推动新时代绵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必须坚持科技立市、创新强市,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绵阳发展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要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型发展新格局。工业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核心和枢纽。绵阳靠工业起家,发展到今天已有相当的基础,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还是要靠工业带动。必须把强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工作力量、资源要素向工业经济聚集,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要坚定实施县域崛起战略,着力构建县域支撑、整体提升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对绵阳来讲,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在县域,没有县域经济的大突破,就没有全市经济的大发展。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全力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优化经济地理,增强发展协调性,夯实绵阳高质量发展底部基础,以县域竞相突破推动全市整体跨越。要坚定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着力构建四向通达、全域开放的开放发展新格局。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绵阳过去的成就得益于交通塑造的区位优势,未来的辉煌更需要发挥交通的先导性作用。必须持之以恒大抓交通、抓大交通,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对外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推动绵阳从西部内陆走向开放前沿,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同志们!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我们必须追求“三个一流”、狠抓落实,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要着力追求一流的质量,凡事坚持高标准、体现严要求,精益求精做好每项工作、认真负责把好每道关口、尽心竭力站好每个岗位,以专业的精神、勤勉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扎实的作风做好各方面工作。要着力追求一流的效率,切实增强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对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雷厉风行、争分夺秒,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落实,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要着力追求一流的业绩,牢固树立领先、争先、率先意识,勇于和强者拼、敢于和快者跑,推动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工作在全市当先进、在全省走前列、在全国有位置。 

同志们!蓝图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胸怀大局、开辟新局,在把握大势中谋定发展战略,在科学研判中优化发展战术,在增强优势中打赢发展战役,把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为引领,不断提升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 

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擦亮中国科技城“金字招牌”,不断提升绵阳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一)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推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提升创新支撑力。加强战略科技平台建设,支持在绵国防科研院所、高校创建国家实验室,参与建设天府实验室,打造科技城实验室。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试平台,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加强功能服务平台建设,聚焦研发设计、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领域,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深入推进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激发高水平创新主体活力,提升创新驱动力。推动在绵国防科研院所与高校、企业加强协同创新,争取央属科研院所、军工集团在绵设立军民协同创新基地、研发机构和产业园区。支持在绵高校提升创新能力,支持西南科技大学冲刺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支持绵阳师范学院创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大力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头部企业,鼓励支持加大研发投入,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打造绵阳企业的“科技高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绵阳企业的“科技高原”。 

营造高质量创新发展环境,提升创新软实力。实施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探索构建新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绵阳经验。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构建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申建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科技支行等专营机构,构建“五创”金融服务体系。组建科技城重大产业投资基金。深化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建设中国(绵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探索建立科技城新区法务服务中心和科技城知识产权法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以政策、机制为牵引,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好用好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办好科技文化节、创新大赛等活动,厚植创新文化土壤。 

建强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提升创新源动力。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优化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发挥用人主体在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完善“科技城人才计划”“绵州育才计划”,实施科技城博士集聚行动,精准培养、靶向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好“绵州英才卡”数字化服务平台,组建中国科技城科学家联盟、重点产业人才联盟。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加快推进科技城新区建设成势见效。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发展,把科技城新区建成引领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着力打造创新新引擎。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高效集聚配置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增强科技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赋能发展三大能力,形成支撑全市、引领全省的科技创新势能。大力推进“招院引所”,争取国家部委和大型央企的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创新平台和建设生产基地。 

着力打造产业新高地。围绕新区产业定位,超前谋划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精准招引一批战略投资者、城市运营商、知名大企业。立足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增强“绵阳制造”影响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绵阳服务”竞争力。 

着力打造城市新空间。突出生态打底、科技赋能、场景营城,建设绿色智慧宜居新城。规划建设鼓楼山、河东湿地等公园,构建依山傍水、各具特色的公园体系。贯通创业大道、科技城大道等城市干道,形成新区“三横七纵”骨干交通网络。布局建设市民中心、商务中心、文体中心、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生活共同体。 

同志们!科技创新是绵阳的核心价值。我们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找准科技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胆闯、勇于试,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当先锋,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着力推动经济建设实现新突破,筑牢高质量发展核心支撑。坚持在做大经济总量中转变方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效益,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在工业经济上奋力突破。坚持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招引,集中精力大抓工业,不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改造提升食品饮料、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显示、新型功能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中国重汽、东材科技等骨干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培育3000亿级的电子信息、1000亿级的装备制造、1000亿级的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围绕核技术应用、北斗卫星应用、5G、物联网等特色产业,引进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提高产业本地配套率。提升产业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推动国家高新区建成1000亿级产业园区,支持国家经开区打造西部一流产业园区,支持游仙高新区建设国防科工特色产业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绵阿产业园区,推动国省级产业园区在同类园区中晋级升位。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品质革命”和品牌创建,建设质量强市。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加快建设数字新基建,积极发展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在现代服务业上奋力突破。持续优化服务业布局,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形成“一核引领、一副突破、五区联动”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市。持续完善服务业体系,巩固提升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支柱型服务业,培育壮大科技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两大成长型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会展、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持续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巩固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传统消费,培育数字消费、无接触式消费等新型消费,发展绿色消费、夜间消费、文创消费等特色消费,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在县域经济上奋力突破。围绕“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布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支持各县(市、区)找准比较优势,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在全省类区县晋级升位,争创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支持各县(市、区)聚焦1至2个主导产业,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攻坚,力争绝大多数县(市、区)都能形成1至2个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支持各县(市、区)培育发展重点镇、特色镇,做强县域经济基础支撑。支持各县(市、区)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交通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强协同协作,实现联动发展。支持各县(市、区)以争创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六大重点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扩大“绵州珍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做大做强生猪、粮油、蔬菜三大优势种业,打造全国种业强市。支持各县(市、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健全完善相关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在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促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各县(市、区)统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在交通建设上奋力突破。坚持“升级、加密、联网”主攻方向,打好新一轮交通攻坚大会战。支持保障成兰铁路建设,开工建设绵遂内铁路,连通对接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和成兰铁路,构建畅达成渝西(安)、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十”字铁路主骨架。研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成九绵、广平、中遂、绵苍和G5成绵扩容、绵广扩容高速,开工盐茂高速,力争开工三大乐、南盐高速,研究推进平武至松潘、北川至安州、绵阳至南部高速,构建“一环九射六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建成南郊机场T2航站楼、北川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南郊机场迁建前期工作,织密直达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进一步巩固全省航空次枢纽地位。加快推进皂角铺铁路物流基地和科技物流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全域推动“金通工程”,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二)着力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坚持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增强“走出去”的竞争力和“引进来”的吸引力,加快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推进深层次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积极争取国省改革试点,使各项改革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深化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搭建“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优化政务服务,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四川领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力争市场主体突破55万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以高能级平台支撑高水平开放,高标准建好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升科博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纳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范围。坚持精准专业化招商,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用大项目、好企业构筑绵阳未来发展新优势。坚持深化区域合作,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坚持深化国际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扩大国际“朋友圈”,加强经济、科技、文化对外交流,支持企业走出去,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三)着力推动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优化高质量发展区域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撑、重点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现代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城市繁华、农村繁荣。 

加快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现代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建设“双300”的宜居宜业I型大城市,建成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聚焦服务“人”,增设亲民便民设施、推行利民惠民举措,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进一步集聚人力资源。聚焦建好“城”,推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留白增绿,建好绵阳城市规划展览馆,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管控,打造更多科技应用场景,探索实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构建现代生态的城市界面和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聚焦提升“产”,发展城市新业态,推动老城区专业市场、工业、仓储等功能有序疏解,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聚焦涵养“文”,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传承绵阳故事和民风民俗,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保护,留住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乡愁”。 

做优做特县域城镇。统筹推进县城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特色塑造,深入实施“宜居县城建设行动”,积极争取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试点,支持江油、三台建设中等城市,支持盐亭、梓潼、北川、平武建设宜居县城。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在抓好现有省级特色小城镇建设基础上,突出地域、民族和历史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再打造一批产镇相融、宜居宜业的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开展绵阳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产业振兴,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把农民牢牢嵌入产业链条,分享产业发展收益。推进人才振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抓好优秀农民工“回引”工作,不断壮大新型农民队伍。推进文化振兴,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开展乡村文脉保护和传承行动,加大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历史建筑等保护力度,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推进生态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级规划,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发展高质量农村客运,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转运处置,建设一批体现绵州文化、川蜀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推进组织振兴,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四)着力推动民主法治取得新进展,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法治建设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巩固发展团结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化“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职尽责,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等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做好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 

加快建设法治绵阳。推进科学立法,用好地方立法权,加强立法能力、立法工作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依法决策、依法用权和规范执法,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推进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推进全民守法,开展“八五”普法和基层法治建设示范创建,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 

(五)着力推动文化建设引领新风尚,涵养高质量发展精神内核。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丰润文化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建党精神、科学家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伟大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积极选树各类道德先进典型,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使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图书馆、档案馆、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建设,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创作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开展白马文化传承发展专项行动,推进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王朗白马风情节等活动。加快发展数字文化和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园。建好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对外宣传,讲好绵阳故事。实施“大文旅”发展战略,打造“一个核心枢纽、三条精品线路”,支持梓潼、平武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支持七曲山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建设西部文化旅游强市。 

(六)着力推动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彰显高质量发展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全市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全力发展民生事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施基础教育巩固培优、职业教育扩容提质、高等教育对标提升“三个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支持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加快构建绵阳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实施健康绵阳行动,深化医疗综合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疾病防控水平,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转换机制,毫不松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体育惠民行动,提高群众健康素质。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促进共同富裕。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确定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和覆盖人群,努力实现布局优化、普惠可及。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五大社会保险制度。持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快完善老龄政策,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持续加强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创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三社联动”,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全面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坚守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坚决防止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和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绵阳。 

(七)着力推动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夯实高质量发展生态本底。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集中力量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扎实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巩固提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成果。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推进河流湖库综合治理。落实林长制,全方位开展绿化绵州行动,持续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深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监管、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绿色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和生态文明评价体系,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编制实施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探索实施近零碳排放与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落实“三线一单”要求,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治理和绿色化改造,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同志们!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我们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紧跟现代化建设步伐,着力破解发展新难题、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奋发有为推动绵阳发展行稳致远! 

五、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始终,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认真落实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机制,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二)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完善党委常委会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各级干部理论培训常态长效机制,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铸魂。深化县级党校分类改革,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三)筑牢建强党的组织体系。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组织架构。大力推进企业、农村、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深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工作、完善基本制度、提升基本能力、落实基本保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市建设提档升级。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引导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基层党建绩效管理,推动基层党建绩效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四)着力打造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鲜明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体系,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优化结构、人岗相适、全面比选、择优使用”,把优秀干部资源向主干线、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倾斜,紧扣中心大局排兵布阵、调兵遣将、选贤任能。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用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完善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制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统筹使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加大选调生招录力度,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选配工作,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构建更加规范完备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公务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 

(五)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持续纠治“四风”,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靶向整治,坚决防止“旧病”复发和新型变异。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高质量完成届内巡察全覆盖,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坚持严惩腐败和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紧密结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 

同志们!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我们要牢记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只有进行时,自觉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绵阳赢得更加光明的美好未来! 

同志们!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认真贯彻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有效实施对各个领域的领导。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完善市委全会、常委会工作制度,健全决策咨询机制,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贯彻党组工作条例,完善党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依法依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落实党管武装根本原则,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工作机关条例,加强和规范党的工作机关建设,确保各方面工作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