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绵州记忆

丰谷陶家大院:古镇里的清朝四合院

发布日期:2019-12-24 09:29来源: 绵阳新闻网作者:党研室管理员阅读次数:字体:[  ]


   丰谷镇示意图

丰谷镇萝卜丝巷1号的陶家大院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古镇上保存最完整的老院子,因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如今成为了绵阳首批历史建筑。近日,记者走进丰谷镇,在古镇老巷间,感受这座老院子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1943年丰谷镇简图(圆圈内为萝卜丝巷)


川西北四合院

初冬的一个午后,记者在老丰谷人潘德贵的带领下,走进了丰谷镇南街里的萝卜丝巷,古老的巷子好像被时光遗忘一般,安静淡然。

陶家大院位于萝卜丝巷1号。站在门口,醒目的“陶家大院”四个字映入眼帘,刚劲深厚,充满了年代感。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书门中理飘及香”“弟泽福海今世生”,透过文字,似乎感受到这家人曾经书香萦绕的家风。


陶家大院

在丰谷古镇,萝卜丝巷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在郭开聪的《古镇·丰谷井》一书中写道,古时巷子内有多家制作、售卖萝卜丝的商铺,因此得名萝卜丝巷。巷子里保存了丰谷镇最古旧的建筑,陶家大院就是最主要的代表。“上个世纪90年代前,萝卜丝巷非常热闹,陶家大院居住的人很多,现在人少了,也安静了。”潘德贵回忆道。


陶家大院门楼

陶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为陶海峰、陶文禹、陶学述三人所有,是典型的清朝川西北地区四合院结构。原有房屋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由前院、门楼、后院组成,前院为悬山式屋顶,穿斗式结构的小青瓦屋面,面阔三间,进深一开间,前院中部还有一天井保存完好。门楼建造在1.7米的九级台阶上,房屋为三重檐,歇山式结构,门楼的石刻雕塑有蝙蝠、凤凰、雄狮、花饰等图案,工艺精湛,十分漂亮。

 

古镇上的豪宅大院

古人对住宅十分讲究,往往花费大量心血打造居所。通常来说,看一个家庭房屋的结构、面积便能读出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陶家大院最初修建的时候是一座很气派豪华的院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陶家是丰谷场镇的大户人家,其产业占当时丰谷场镇面积的一半,可以想象,家大业大的陶家修建居住之地必定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1943年地籍图标注的萝卜丝巷及陶家宅子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后来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大院主人将大量房屋腾让出来,用于兴办学校,陶家大院的房屋面积有所减少,但仍然是镇上的特色院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变化,陶家大院被后人保存了下来,但规模已经小于最初修建时。


1943年地籍图局部

如今,陶家后人已不住在院子里了,房子被卖给了其他住户。刘军秀老人就是其中之一。1995年老人从陶家后人手中买下了院子里的一个60多平米的小房间。乔迁新居后,她和丈夫简单装修了一下,“我们把地面铺了水泥,买了一点家具,当初很喜欢房子的整体设计,所以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没想到一住就20多年了。”老人告诉记者,陶家大院有4户人家,刚刚搬进来的时候,很热闹,巷子里人来人往,邻里之间经常在一起摆摆龙门阵,聊聊天。但现在院子里就剩下她和老伴两个人,还有一间房子租给了一个上班族,其他两家人都搬走了,只是偶尔回院子里看看。

 

入选绵阳首批历史建筑

丰谷镇上有很多被保存下来的古代院落,陶家大院是保存最完整的,尤其是窗口上的窗花、房屋的结构外形等方面,形态各异,漂亮独特,反映出清朝的风土人情,对于研究清朝民俗文化有重要价值。


陶家大院窗花

陶家大院石磨200多年后,昔日的陶家大院已成为丰谷镇上的古建筑代表之一,它不仅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入选了《绵阳市第一批申报历史建筑名录》,与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丰谷特色风貌街区、朝阳厂工业遗产保护区等地17处建筑一起列入历史建筑名录,作为绵阳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代表,被永久性地保存下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丰谷镇以此为契机,重新打造萝卜丝巷以及陶家大院等丰谷特色风貌古建,萝卜丝巷的街道保留了原来的青石板街面,巷口增设了丰谷记忆的老照片,为南来北往的游人展示着丰谷的历史。


陶家大院石磨

"绵阳市历史建筑陶家大院,该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在陶家大院大门口,白色的围墙上能清晰地看到这几十个字,墙上的三角梅开得正盛,玫红色的花朵点缀着古老的院子。如今,这座从清朝乾隆年间走来的古老民居将继续走下去,成为绵阳历史建筑的同时也继续见证丰谷的改变。刘军秀说,现在经常有人前来参观陶家大院,他们都会热情地给大家介绍大院的历史,“希望有更多人走进萝卜丝巷,走进陶家大院,去了解丰谷镇,了解古建筑背后厚重的传统民俗文化。”



                                                                                      信息来源:绵阳新闻网(记者:郑金容)